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1421
发表于 2025-4-25 21: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MusicAV 发表于 2025-4-25 20:23
金卡那套里有和维也纳的布七。好像布八马九(都带花)没放入金卡中。

其实,金卡里的唱片在稍早几年大都 ...

能卖贵点就贵点嘛。大黄标版的我也找到了,编号DG 429 226-2,老实说我是听不出音质上的差别的。我总觉得这是收实体碟的讲究的(包括小册子的精美等),收数字碟真没必要,因为你如果要确定图和数字文件匹配太费时间也太困难。我发现这里有人太讲究而有些人又太不讲究。画廊版里居然mp3,24-96音轨混搭,只要图是画廊的

另外楼主似乎更喜欢PCM编码的,机器里搜到了卡爷EMI布7的24-96版,Warner2014年混音的,不妨和日版,二嫂SACD再比比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Bruckner - Symphony No.7 - BPO, Kar...
链接:https://***.com/s/1ks14Jd7msI2_4BfUC1ZxUw?pwd=ovy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2
发表于 2025-4-25 21: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3
发表于 2025-4-25 21: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px426 发表于 2025-4-25 21:12
能卖贵点就贵点嘛。大黄标版的我也找到了,编号DG 429 226-2,老实说我是听不出音质上的差别的。我总觉得 ...

只要图是画廊的

数字版确实很乱,早期下载后都检查,后来量大了只能抽查,现在更多是没功夫检查。同一套碟同一时间段内出的,可靠些。

想起一件事。20多年前SONY出的KARAJAN一些列DVD,现在又改蓝光了。有和维也纳的布89、德89、柴456。。。曾找过,就是没有布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4
发表于 2025-4-25 22: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MusicAV 发表于 2025-4-25 21:53
只要图是画廊的

数字版确实很乱,早期下载后都检查,后来量大了只能抽查,现在更多是没功夫检查。 ...

我买过一些VCD(如黄英的蝴蝶夫人)和DVD5,有些是引进版,也有一部分是地摊货。卡拉扬那个年代摄像分辨率就那么高,有DVD就够了。我看过几个蓝光的也就那样了,画质音质和现在新录制的不可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5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09: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廊坊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5-4-26 09:17 编辑




布鲁克纳第6-9交响曲多版本鉴赏之三  卡拉扬布6 .8

老卡的布8我听过3版:1、EMI 1958柏林爱乐版。 2、DG 1976柏林爱乐版(出自全集)。3、DG 1988 维也纳爱乐版 ,这3版都属佳作,都在顶尖水平之内。

先说几句对作品的理解,第一乐章c小调,开声就是第一主题,在低音管的衬托下,低音提琴演奏出第一主题,表情凝重、眉头紧锁,铜管声部介入后,力度幅度陡增,第二主题出现于2.22分,富于情感色彩,带有几分凡间的暖意,并渐趋抒情,与冷沥的铜管相对,木管则铺以暖色调,为这个主题的抒情性助色,4.20分,在弦乐拨奏下,由铜管声部奏出第三主题,并与弦乐对应,形成一巨大的高潮,第5.37分转入展开部,整个呈示部、展开部都像是站在层峦之巅与天穹对话,这里即有尘世的依赖、又有对上帝的敬畏,即有对人生的回顾、又有对另一世界懵恫,第一主题显然具有启示性,它在人与上帝、人与天穹、乃至人与宇宙的联想上让人浮想联翩,思绪如翅般的飞扬,启示性的音乐往往具有神秘色彩,从音乐上看,一面是柔软的、一面是威严的,一面是倾诉的、一面是笃定的,一面是爱恋的、一面是敬畏的——包容太广阔了,恍若与上帝、天穹、宇宙相接,从音乐上你能体味到主的威严肃穆,而又难以确定、难以触摸,展示出极其丰富繁杂的精神世界,它即表现了布鲁克纳从肉体上对尘世的眷恋,又表现了精神世界对宗教的敬畏与向往,又恍然与天穹之外的混沌对接,作品把你的心灵塞的满满的,尾声的铜管毫无疑义带有警示般的启示意义,到终结也没有答案,似乎结束在“虚无”中。

第二乐章,三段体,A部是典型布鲁克纳式的粗犷豪放主题,他将这个乐章标注为“德国的野蛮人”,透过音乐你能“看到”笨拙的身驱肢体蠢蠢欲动,它放肆的大笑、无忌的狂行,在理解上,我更愿意把它作为布鲁克纳现实生活的“反向对照”,与他现实中的软弱矛盾、犹豫不定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乐章是伟大的慢乐章,布鲁克纳自己认为这个慢板在他交响音乐中最伟大,开声在弦乐的柔和低语中,第一小提琴群唱出简短的正主题,这个主题带有冥想与圣歌般的美妙气息,并逐渐浓聚的向上盘桓,2.01分大提琴演奏出副部主题,依然形成向上的琶音,这俩个主题似乎都经由天庭之水的洗涤净化,然后再飘回到人间,它不断出现、不断盘桓净化,越来越纯净美妙、情感性表达越来越深遂,而配器也越来越丰满,温暖的圆号与朗润的木管不断为这一净化过程增添令人难忘的情调与色彩,中间段落随着插段的出现,音乐开始注入力量,并为后面的高潮埋下伏笔,之后这俩个主题又一次次出现,它的旋律之美与情感性直入心扉,美妙的旋律来自内心深层,又回归于内心,这里有灵魂的自诉、无言的凝望、有充满情愫的感恩、有不舍的眷恋,还有种种难以具说的启示与警语,布鲁克纳将这些都化作一个个音符、一条条旋律,不断萦徊、盘桓、冲刷,不断净化、凝聚、升腾,直至累积凝聚成一雄阔庄严、动天撼地的持续高潮!之后,似乎一切都得以终结,高潮渐退隐,圆号的吹奏主部主题简直令人心径摇曳,弦乐逐渐与之紧紧交织,而尾音则如灵魂脱壳,扶摇而直上九霄。

第四乐章在弦乐持续锤击节奏的背景下,铜管与打击乐共同演奏出一个明亮壮观的英雄主题,布鲁克纳将这一乐章题为“宇宙末日启示的景像”,因此,有专家认为这一主题是在描绘宇宙崩溃的景像,我却怎么也无法将这样令人振奋的持续高潮与“宇宙末日”联系在一起,这说法似有些牵强,如果一定与宇宙相关,这满身“黄金甲”般的英雄形像也似乎是预示着新世界“重生”的希望,第二主题1.53分由弦乐演奏一首浓郁的圣咏主题,而由铜管吹奏的第三主题将圣咏旋律推向更加悲悯沈郁中,这两个主题都富于哀挽的追思与冥悼氛围,庞大的展开部多在这两条主题线上游走,确是表现出“末日景像”,并形成一相当感人的天地万物的大哀祷、大追思场景,而就在这追思哀婉的历程中,一个新世界却在逐渐生成,毁灭的结果却是重生,最后的尾声具有像征意义,一个新的世界在毁灭的废墟中重新建立起来,就如同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这3版中1957版给我惊喜,从演奏声响的角度说,任何“机敏”都与布鲁克纳精神相悖,布8巨岩般的模块结构,暗黑的旷远深邃与高耸入云的宗教本质,天性与所谓的“机敏”风马牛不相及,而以结构精湛著称的卡拉扬在这版演奏中展示出一定程度的"迟滞"与笨拙,这是我很乐意看到的,特别是第一二乐章,迟拍效应与颇显直规棱角的合奏、包括铜管的喧嚣都让我满意,这显然吻合布鲁克纳作品的特性,好的布鲁克纳演奏必须“正确”——可考量的指标主要看3点,1、合奏密度,2、迟拍效应(节奏掌握),3、堆积效果。
第一乐章那番沉浮的低沉与凝聚盘距于舞台,呈示部主题爆发的过程非常完美,在展开部,他同样把几个主题展开、爆发、消隐的过程以对比鲜明的笔法演示出来,管弦乐分部的对话很清晰,同时又有一个浓密、嚣张、完满的结尾。
Adagio 乐章棒极了,不仅表现出巨大美感,而且通篇渗透温情样的悲剧效应,中间与尾声的几处高潮乐段和弦乐的温情表达都美不胜收,卡拉扬绝不会“卖惨”,他的几部指挥(如马9与柴6)都能表现出平缓延伸的大悲剧美感,这里不能不提一句制作人瓦尔特·莱格,那个时代的录音不会有多么宽的宽度,但与合奏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纵深度令人赞叹!
末乐章“布鲁克纳休止”运行恰当,几个启示性与重复性的主题也算清晰,但中间段落惊悚性乐段的提示作用稍显不够,这样就显得几处“转弯”处略微模糊了些,但大方向的轨迹依旧易分辨。


DG的1975版与1957版相类似,仍是客观主义解读,区别当然有:一、合奏声音“磨”的更圆熟,技术性更突出,二、两极幅度拉的更开,合奏的指向性却集中,这会咋样?——主题脉络就会更鲜明,但总得看,演绎未掺杂过多个性与主客观因素,甚至比58版还客观,合奏的鲜明并未足以提升升级为个性征徽,这在首乐章看的清楚。
第二乐章在声音密度、迟拍效果、堆积效应上并不比58版出色,它甚至有失58版那样迟滞的特色,合奏偏于音乐美学意义,但布鲁克纳特质稍逊。
慢乐章美仑美奂,卡拉扬在沉思与沈郁、多情与庄严、浪漫与欣喜上几乎达至顶端,并且辅以足够的节奏与力度变化加以推积,既无闪失,也无无谓的拖曳,特别是后半部分无与伦比。
布8的难度不仅在慢乐章,更是集中在终乐章,如何把本乐章的三个主题与前三乐章主题重现、交织的音乐与以清晰展现是绝大的难题,卡拉扬的揭示是杰出的,他运用不同响度、不同色彩、起伏相交与对比鲜明的合奏把繁缛复杂一一与以极清晰展现,很少听到措词如此明确强悍的演奏,同时整体性之完好度超一流。


1988版尤其表现出内心的强悍与绝然的不妥协,这种个性我尊敬,管弦乐色彩带有明显的黒色光泽,步入迟暮之年而又不改孤傲的卡拉扬,胸内万千气象奔涌,将种种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微妙变化、晚年突然降临的不平境遇、对人生的喟叹感慨彻悟等等因素,大量倾注于演奏中,合奏的色彩、动态与光洁度都无可挑剔,获专业评鉴机构一致好评。
当然,争论也存在,主要对声音平衡、某些细节的拖曳、及有重细节轻内涵的弊端(表面化倾向)。
在我看来,卡拉扬此版在他的几版中最具个性,这在两点上体现:一、演绎相当的感性化了,人一趋于感性就易流露内心,二,合奏有着难得的浮雕感,这样的浮雕感哪来的?很简单:稠密织体之下凸突的音色与光影的明暗和力度对比,这无须多言,听听第一乐章就可明了。
也有评家称第一乐章有刺耳的声音,平心而论,88版这一乐章在力度对比与动态幅度上超过以往,但这却恰映射出晚年卡拉扬挫折之下的强悍与倔强,这个时期的卡拉扬不可能再像75版那样四平八稳。
其次,声音平衡自然与响度有关,但绝非是响度大就不平衡,平衡于否是个整体的事,自然要将它放到整体层面去看——如:这样的响度在乐章里,是否有与之相抵或对应的反吐与制约,卡拉扬是个重整体而轻分部的指挥,除非作品需要,否则,他不会突出分部,就第一乐章说,铜管高潮段落响度的确超过75版和57版,但这不仅出自他对作品的新思考,整体声响也在合理范畴。
我对这版的保留主要在第二乐章,演奏变得轻灵,但织体的密度也降低,57版那样的迟拍效应与质朴的声音棱角被削减掉一些,演奏艺术性有提升,但朴素的本色感有所衰减,而这样的本色与布鲁克纳识别特征相关,且呼息感也略见松弛。
慢板演绎真情毕露,声部间衔接绵延不绝而又清晰至极,没有一组被遮掩,色彩之丰盈多姿令人赞叹,内涵上,纯情胜于悲剧,小提琴组与大提琴组格外人性化,格外注入感情色彩。末乐章重回第一乐章轨道,演奏的宏伟激烈壮观,颇有可视性的史诗光彩,尾声启示性的张狂令人叹为观止。


布6有些被低估,首先此作没有稿本的麻烦,不似其它几部被改来改去,其二则是作品本身独特的气质与成熟的写作技巧,比如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呈示具有一种令人期待的壮美,而小提琴三连音的伴奏为小高潮烘托出“催促”的气氛,从而让主题高潮的释放更为酣畅淋漓,再则,这两个主题的比性很鲜明,而三连音的伴奏几乎贯穿于整个乐章,并由此不断衍生出新颖的音乐素材,这样的写法让整个乐章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主部主题则越变化越具有超然物外的、旁若无人的刚强气质。
但录于1979的卡拉扬版明显逊于索尔蒂&芝加哥版,若以5星打分,我只给4星,第一乐章过于雄武有力,他缺乏柔软有效的对比性,一则“冲淡”了作品本身的韵致,二则影响到本来庞大的交响空间与对比的弹性,换句话说:作品交响性的丰富感与对比的弹性被缩窄了,主要原因出在老卡的理解上,他的解释偏于“单一”,也并未踏准第一乐章的节律特性,包括同样是奏鸣曲式的Adagio 乐章,他给出的韵律与演绎的丰富性都不太充分,我甚至感觉他的措辞方式不准确,比如弦乐,就有一种难言的神经质倾向,它调度出的“内聚性”过紧,自然就欠缺了舒展,柏林爱乐团的合奏毫无疑问一流,抒情性一流,但老卡“崩”的太紧了,有失作品自身的含韵。

音源: https://***.com/s/1MRIlaon0DBetui-NIYm7ew?pwd=yswq 提取码: ysw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6
发表于 2025-4-26 1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5-4-26 09:16
布鲁克纳第6-9交响曲多版本鉴赏之三  卡拉扬布6 .8

老卡的布8我听过3版:1、EMI 1958柏林爱乐版。 ...

布8还有早期1944年的维纳斯版(缺第一乐章)受推崇。这也是老卡的第一个立体声录音(实验立体声)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Bruckner - Symphony No.8 (Preussisc...
链接:https://***.com/s/1LAE1iMuqxCMw8YZ8q5O5eQ?pwd=g2zw



image.png (51.43 KB, 下载次数: 8)

image.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7
发表于 2025-4-26 10: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
谢谢楼主分享这么好的资源,写了这么多辛苦了~周末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8
发表于 2025-4-26 15: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5-4-26 09:16
布鲁克纳第6-9交响曲多版本鉴赏之三  卡拉扬布6 .8

老卡的布8我听过3版:1、EMI 1958柏林爱乐版。 ...

听1957年版,我的老耳朵总觉得有点‘怪怪的’。上网做点小研究原打算看看能不能找到高码版,没想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原始录音其实是单声道,楼主上传的(包括市面流传的)其实是从单声道录音处理过的‘假立体声’版本。这也解释了为何企鹅推荐老卡EMI的布8唱片时说这个转录非常成功(但没说破是假立体声)。

https://115cdn.com/s/swwn4l6332j?password=v0e3&#
Bruckner - Symphony No. 8 - original version - Karajan


这是1996年的remastering,包括了一个详细的note,1957的原始mono录音,1996的remastering结果以及1996还原mono的第一乐章,当然还有图。一篇论Bruckner音乐和老希的文章也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9
发表于 2025-4-26 16: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0
发表于 2025-4-26 19: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感谢楼主。
说来惭愧,我听的还没楼主写的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1
发表于 2025-4-26 20: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崇文
老卡的布八还有andante出的现场也很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2
发表于 2025-4-27 14: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CD 3
链接:https://***.com/s/1mXjy1qQXd5VrgvRcdu3MXA?pwd=uy5w



听完居然有点小感动!我到希望能找得到假立体声版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3
 楼主| 发表于 2025-4-28 08: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廊坊



名家名盘之7:傅聪篇之七《肖邦 夜曲全集》
唱片:SONY  SB2K 53249 1978年首版 1993年再版  2CD

评介:肖邦可塑性很强,我还未见过其它作曲家像肖邦这样可因不同演奏风格而改变质地,我们现在已经听不到“病恹恹”的肖邦了,但在维多利亚时代及后来相当一段时期,“病恹恹”的肖邦是演奏的时尚与主流,这当然有审美情趣原因,但更有作曲家个人原因,内因总是决定性的,单就钢琴音乐说,你能改变贝多芬的阐述方式,但却绝然改变不了贝多芬的生命质地,而肖邦音乐则不然,这取决于他的性格中有孱弱的一面。

肖邦母亲是波兰人,父亲法国人,按照当时国际联姻通则,小孩子国藉随母不随父,因而肖邦算波兰人,但他的血液里有法兰西成份,这也体现在他的音乐中,人们总是喜欢给名人贴标签,诸如爱国作曲家等等,如果让我划分,肖邦钢琴音乐只有沙龙性质与非沙龙性质之分,不可否认,肖邦音乐中有伤感成色,看不到这点就难说真正了解了肖邦,所谓钢琴诗人称谓与之有关,伤感更易入诗,也更易沈醉,因而,他沙龙性质音乐多能与听者心灵相通,但绝非“病恹恹”。

让肖邦质地得以明显改变的是诠释肖邦的两大宗师——法国人柯尔托和波兰人鲁宾斯坦,世人之所以只知鲁宾斯坦而不知柯尔托,缘由有二,1、柯尔托的录音陈旧,他的肖邦都录自20-40年代,糟糕的音效使之很难传播,2、二战期间那一段不光彩的记录,让后来的音乐发展受到致命性限制,任何东西包括音乐,只要与正治扯上关系,结局总是不大美妙,道理很简单:一个需要持之以恒,一个需要诡异与狡诈。

沙龙是法语Salon的译音,意指豪华大客厅,适宜举办贵族音乐会,肖邦就经常在沙龙音乐会上演奏,他许多作品都是题献给音乐沙龙的女主人或贵族小姐,这些作品的特性也适宜沙龙音乐会,这部分作品我称之为沙龙性质,如夜曲、圆舞曲、船歌、一部分练习曲前奏曲、即兴曲等等,反之为非沙龙性质,如奏鸣曲、波罗乃兹、谐谑曲、叙事曲等等,很明显,这两类作品的造意不同,品质各异。

在名版如云的《夜曲》中,傅聪1978年Sony版易被忽视,但如果认真比较,此版应能在一流版本中占一席之地,首先在传承上,他的《夜曲》与通行的阐述模式不同,我以为,能够跳出《夜曲》鲁宾斯坦式固有思维而另辟蹊径的,一个阿劳、一个马加洛夫,一个就是傅聪,阿劳的另说,马加洛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优雅、更遥远的方式,从而避免那些低泣又过于敏感的演奏,而傅聪则以其不拖曳的节奏、清晰的声音和织体以及对肖邦精髓的掌握,给了我别样感受,他不夸张的以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声音力图表达肖邦真正想要的东西——那种健康的、美声式的发音。

傅聪不沉溺于过度的伤感和过于花哨的触键给我最深印像,相信若熟知者、op.9这三首会给你新的感觉,首先是相对快些的节律感,其次是力度,他企图更多揭示出作品内在“骨架”,这就必然削减掉部分柔情,但又并不损伤柔情部分,第3首B大调我以为最接近肖邦本意的演奏——具有稍快活谐噱性格的暗示,他不人为拖曳节奏的演奏在op.15这三首中是同样的,连装饰音都点到为止,但并未损伤作品柔和而富于诗意的内涵。

当然必须说明,傅聪这版《夜曲》的不足在于乐句的弹性与节奏的伸缩不够,导致一些舒缓的旋律与段落未能充分展开,换句话说:他对肖邦作品颇有价值的个性理解并未全部与演奏效果同步,这在部分听众心中就很难成为具有艺术说服力的模版,部分听家会理解他的初衷,但也会有部分听家得需要时间揣摩才能欣然进入他的空间,一旦进入你会发现,即使并非尽善尽美,他的《夜曲》仍有相当竞争力。


链接: https://***.com/s/1hfQ8nyABleXOBBaRgHw99w?pwd=a3e3 提取码: a3e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4
 楼主| 发表于 2025-4-28 09: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廊坊
丽音 发表于 2025-4-26 10:02
谢谢楼主分享这么好的资源,写了这么多辛苦了~周末愉快

谢谢您!预祝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5
发表于 2025-4-28 09: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6
发表于 2025-4-28 09: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大连
gdyy223 发表于 2025-4-28 08:57
名家名盘之7:傅聪篇之七《肖邦 夜曲全集》
唱片:SONY  SB2K 53249 1978年首版 1993年再版  2CD

非常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尤其是精彩的评介。我把其中多篇都单独编辑成笔记,慢慢学习了。
不情之请,这个傅聪篇之一、二两段实在是没有找到,您能否帮忙指点一下在哪层楼?老眼昏花实在找不到了。(3-6篇都找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7
 楼主| 发表于 2025-4-28 11: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大无六首 发表于 2025-4-28 09:52
非常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尤其是精彩的评介。我把其中多篇都单独编辑成笔记,慢慢学习了。
不情之请,这 ...

1360楼和1375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8
发表于 2025-4-28 19: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大连

太感谢了,找到了。舒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4-28 23: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