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ozainal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现场更好?大概率比音响差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25-4-12 21: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玩HIFI说的现场,和你说的现场就不是一个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5-4-12 2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交通大学
听古典需要现场喇叭扩音的基本可以避雷了,野鸡场地野鸡团

不过见仁见智,古典的录音基本都是录音棚出来的,一般的录音师和指挥都不太喜欢环境混响过的声音,会刻意去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5-4-13 11: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5-4-13 13:56 编辑

除了沉迷音响思想路子走歪的死宅,思维正常的话没人会用音响的标准去听音乐会。
音乐会本身的发展就比音响早,也不会和音响产生交集。流行音乐也讲最高境界是不插电。音乐会的价值在于近距离互动的效果而不是只听个声。
而录音的产生是为了弥补音乐会现场的声学缺憾,只是一种声学角度的发展分支。音乐厅录音的时候也是清空观众最好声学摆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5-4-13 12: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丰台
没必要比较,只能说更喜欢哪个。
我主要听音乐,所以不去现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5-4-13 21: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prodomo 发表于 2025-4-13 12:12
没必要比较,只能说更喜欢哪个。
我主要听音乐,所以不去现场。

不行不行不行,别人会说你不去听现场音乐会,听音观不会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5-4-13 21: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丰台
留香小筑 发表于 2025-4-13 21:13
不行不行不行,别人会说你不去听现场音乐会,听音观不会正确

我听的音乐会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5-4-13 21: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主贴说的这种思路,去年为止都是一种喷子嘴里常见的概念。用音箱系统砸耳机系统,用现场砸前面两个。但是看看这些人发过的帖子水平都很差,通常就是为了喷一口自己过把阿q的干瘾。
有一位全世界到处体验音乐厅的贴主,反倒没有把问题和音响器材对立起来。就是单说世界上一些著名音乐厅的听音体验,貌似三得利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还行,其它有很多都是国外一些外行权贵的面子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5-4-13 22: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丰台
有一个可能就是去一趟bluenot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5-4-14 08: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不再伤心 发表于 2025-4-11 20:55
正好本地19号有一场中国交响乐园的演奏会,红旗颂之类的曲目,那还能去看吗?

首先要看你去的是什么场合,如果是正经音乐厅,带声学结构带挡音板的,那去试试看是有意义的。如果是剧场、汇报厅这种的,没什么看的必要,声音传过来会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5-4-14 09: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丰台
现场去听音效就多去,听音乐的话我就在家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5-4-14 11: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jimguo 发表于 2025-4-13 21:36
主贴说的这种思路,去年为止都是一种喷子嘴里常见的概念。用音箱系统砸耳机系统,用现场砸前面两个。但是看 ...

耳机、音箱和现场之间的区别,可以作为评价的维度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5-4-14 11: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2054 发表于 2025-4-14 11:10
耳机、音箱和现场之间的区别,可以作为评价的维度存在。

可以进行概念对比,找到一些要素的独特之处。但那种作为互斥的角度就意义不大了。每种器材选择都有大批拥迈,这并非全都是不懂选择的现象。比如耳塞党,主要是喜欢自由行动。不一定全都不知道大耳性价比更好,也有双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5-4-14 12: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jimguo 发表于 2025-4-14 11:56
可以进行概念对比,找到一些要素的独特之处。但那种作为互斥的角度就意义不大了。每种器材选择都有大批拥 ...

我相信各个系统玩家基本也是在各自赛道内比较。但跨系统对比也是正常。
就好像我会说我的系统比之前的HD800如何,现场和我的系统对比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5-4-14 12: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个人可以有选择,但社会存在是有各种器材选择客观群体现象。比如绝对性价比只是一种个人角度,有些个人可能最钟情偶尔听一下高端耳机,平时也不大听最多听听桌面小音箱。以前还是耳塞双修的,但以后随着各种总结和熟悉,就逐渐没这个兴致了。这种情况基本是度过了发烧阶段的人。对器材效果感兴趣,觉得爱听其实含有一种学习体验过程的兴奋。这里也包括唱片种类的探索发现的兴奋阶段。但经历多了以后就会过于熟悉而出现优选,热度一旦过去其它的事情一忙,那种兴奋劲也会淡化。

对问题缺乏大量探索分析归类研究兴趣的话,也会产生万年老烧。比如有的人多少年都是只听卡大那几张。或者搞器材不会分析总结,只会在闲鱼里出出进进,多少年还是那些货色分辨不清楚。这样的人也不少,也算一种玩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5-4-14 12: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2054 发表于 2025-4-14 12:03
我相信各个系统玩家基本也是在各自赛道内比较。但跨系统对比也是正常。
就好像我会说我的系统比之前的HD8 ...

智慧的人的发言能看出来,往往言之有物,说自己的体验为主。但这样的人往往是少数。同样的话说多了也不会老去说。更多的网络现象还是探索中人士,往往迷茫的信息较多,还有些人主要是出来消遣的,一些话题和概念都是几代连续抄袭的喷子话题,为了互喷解决心理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5-4-14 12: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耳机区是过于高热,年轻人多,思想多样。音箱区过于保守,中老年居多,话题较少。
也不大敢越雷池一步,比如讨论讨论欧洲sacd碟为什么多声道古典较多,但多声道唱片播放器和音箱系统的播放器才话题在国内比较少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5-4-14 12: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录音永远替代不了现场,情绪价值基本上爆锤你搁那儿抱着你那逼设备和音响搁那儿意淫。。。
当然我这确实比较暴论但事实就摆在这儿,你可以说现场音学效果可能不太好,演绎可能不太好,但是你假如一次都不去碰一下机会那你继续意淫得了,爆演能给你相当长的时间的意犹未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5-4-14 21: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
loikee 发表于 2025-4-14 08:46
首先要看你去的是什么场合,如果是正经音乐厅,带声学结构带挡音板的,那去试试看是有意义的。如果是剧场 ...

本地体育馆,不是正规的音乐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4-16 15: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