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雾风尘 于 2025-4-16 00:19 编辑
春去秋来,发烧一年接一年,经济不断下行,在这个魔幻的2025,各种事情也变得不真实,忙忙碌碌,机器也是一周开不上一回。 自有娃以来,音响系统早已出清,雏儿渐肥,终于老父亲熬出头有点时间摆弄摆弄仅剩的hifi耳机系统。初烧总新出的es2a也终于出炉开始巡回试听了,晒晒太阳听听音乐很惬意,想着把这一年多折腾耳机系统的历程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也做个记录。 本人退烧已久许久未进新玩意了,系统已经基本固定,这里简单介绍下: 音源:Vivaldi one+Vivaldi clock+op19参考(数字前级直出) 耳放:msb select 静电 耳机:x9000/es2a stax算是我最喜欢的耳机品牌之一了(另一个是森海塞尔),作为stax死忠粉,stax家精神图腾的stax sr-omega 曾经是我最喜欢的耳机。后来直到stax x9000横空出世,以现代的优秀工艺和新材料重现了omega的辉煌,甚至在素质上更进一步。新的x9k不但具有Omega纤毫毕现的结项特质,在素质上也有质的提升,在优秀的前端加持下对比老Omega甚至会有4k对比1080p的感觉。诚然老Omega在调音上有可取之处,尤其是播放日本acg上有较大优势,人声也更加甜美,但是考虑到其昂贵且后续状态难以保证,在完成stax x9k系统初步搭建后,我毫不犹豫的出掉了Omega。 X9k这个耳机的素质和各方面可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在系统搭建上的主要问题在于其不温不火的特性,即动态不够,尤其在古典音乐里无法燃起来。这主要是由于这个有史以来最大振膜的静电怪物需要的庞大驱动力。这就导致X9K的耳放极难挑选,在实验购买或借回家了hev90,kg系列,bhse,Electra,wes,viva stx,t8000等一系列耳放后我几乎已经绝望放弃,这时候有朋友向我推荐了msb的这款冷门耳放。买回家实际使用后,一下我就发现这个耳放可能是除T2(T2无缘听过)以外驱动力最为充沛的静电耳放了。007,009在msb驱动下声场都变得无比庞大,比bhse下还要大两圈,而且做到了“cable with gain”一般的中性无染。实验下来,X9k意外的表现出了和这个耳放极强的适配,巨大推力下,终于可以自如地鸣放,对于我这样的古典狗只要dcs直出就获得了想要的手术刀般精准正确又富有动态的声音。 总结下来,我发现stax的耳机耳放搭配都是“大力爆操性冷淡”的感觉,以前是bhse搭配009,不过x9k比009性冷淡程度更甚阈值也更高,所以得找个更加大更加有力的(捂脸)。不过考虑到T2高达200w的功率,可能stax官方也认为这种超大振膜静电耳机的推动思路就是大力出奇迹吧! 最终搭配的msb+x9k这套系统素质极强,我甚至觉得素质上完全可以和朋友的森海he1系统扳手腕。不过在满意地退烧一阵以后,我发现时间长了,总是精准正确还是很累的,尤其是听到acg的渣渣录音时候还是想念Omega略微模糊(相比而言)且甜甜的音染。 下面是重头戏初烧总的es2a了。作为国产耳机经典复刻一哥,初烧总这次复刻初代Omega感觉有了不少进步。ES2A的外观只管感觉完全复刻了初代Omega,颜色都基本一致。初烧总复刻的作品都相当用心细致到位,耳机整体质感很好,唯一就是耳罩的缝合口略显粗糙,不过这个是工程机可能后续会有改进。耳机最重要的还是声音,实际听下来es2a和老Omega一样走中性路线,高频相比于X9K和初代Omega没那么锐利,中频微微突出,厚度和丰满度非常适中相当甜美,低频下潜质和量都很优秀。Es2a整体声音解析力和细节呈现能力极其强大,但也不会细节满天飘,整体细节融入在音乐中,听acg感觉正正好。乐器的结项和细节和初代Omega相似度极高,空间感、立体感极其优秀。最重要的是驱动感觉并不困难,bhse就可以推得很好,所以仔细比较后我觉得虽然输给X9K一丢丢但是考虑到X9K两倍的售价和驱动成本,我感觉相当满意。如果你喜欢老omega的acg和古早日本流行歌的表现,这次出品的es2a绝对可以作为优秀的替代方案,毕竟在产耳机的维护还是方便得多了,因此喜欢acg的朋友们,大大推荐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