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un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入烧以来,对原本观念冲击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25-4-17 22: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zikomol 发表于 2025-4-17 21:45
我现在对古典回放的观念,绝对不能薄亮,低音质和量都要够。现在太多都是高音亮低音不足的,完全背道而驰 ...

对就是那个字:飘,没有那些基石,听了听了就觉得飘了,有了那些基石,整个声音就稳和安定下来,
我现在建自己的系统和调声音,一定要有厚度和宽松,不会轻易被精彩的高音就吸引了,其实精彩的高音是好的,但是一定要建立在均衡的基础上,不要一头重一头轻失去了均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5-4-17 22: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认识世界,知晓骗局,让自己不被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5-4-17 23: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zikomol 于 2025-4-17 23:29 编辑

最近天天折腾滤波,换个滤波,调制器听感就大为不同。。。折腾软件,dsp啥的是系统适配的重要手段,提升声音不一定要换硬件,换周边配件啥的。听女声歌时,换个poly sinc gauss滤波,日语女声变得很甜润,听的心都化了,属实没想到,不用多买个大件双修,意外之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5-4-17 23: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沈阳
不停的折腾,一直折腾下去才是乐趣,在不同风格间穿梭,不需要人云亦云的复制粘贴,真真正正用自己的耳朵亲身去:体验优秀器材的味蕾绽放,品味设计者的用心,歌手的感情与灵魂,排山倒海的编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5-4-17 23: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江湖游医 发表于 2025-4-17 19:46
平头塞才是最好听耐听的。

好用的二百以内求一个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5-4-18 00: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唐山
单元决定上限,结构与阻尼调教决定大部分与下限。好单元低素质很常见,因为忽略了结构设计,好结构一般不容易难听,除非单元真的很糟糕。
现在大多数动圈单元都可以提供不俗的素质水准,重点在于结构与阻尼的调教与应用,也存在单元底子极好但是过阻尼声音发糊的现象,这个最令我震惊:仅仅调整阻尼后,单元性能翻天覆地!

所以说耳机是个系统性工程,不是仅靠某一个零部件决定声音好坏的。
还有,手机厂的tws绝大多数都是公模+dsp的方案,因此他们压根没有结构设计能力,更多的是数字均衡器的调教(这也符合大众市场中降本增效的逐利特征),苹果算是一个有一定设计能力的厂商,但是单元素质蹩脚,高频和脉冲响应拉跨(吃了供应商的亏,歌尔声学在扬声器领域并不专业...做硅麦是他们的看家本领)

一些传奇型号的设计远超当时时代,甚至放到当下也是极为大胆的不计成本的,例如mdr r10(启发了几乎所有的索尼封闭式耳机产品线,甚至包括wh系列)、qualia 010(hd800是对它的模仿)和大奥菲斯一代(静电大耳和一些平板耳机的设计范本)。研究它们的结构设计就像品一壶陈年好酒一样,越品越香。

耳机行业发展的本质就是不断的递归然后等待新材料带来新突破口,递归让技术成熟成本降低,因此三十年前的顶级耳机在今天有与其素质相当的平价替代品这本质就是一种进步!十几年前你那想象到普通人用的蓝牙耳塞上也能贴上小金标吗?如同r10启发了索尼封闭式耳机一样,一木成林,这也是追求极致技术的魅力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5-4-18 00: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唐山
避免陷入到片面论里面去,比如唯前端、唯频响、唯膜片材料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5-4-18 00: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唐山
zikomol 发表于 2025-4-17 19:53
一直以为交响乐的声音比例是中音>高音>低音的。结果认真跑了n次音乐厅之后,意识到实际声音是低>中>高,后 ...

很正常,索尼当年开发生物纤维素振膜就是为了通过纤维结构的高内耗抵消多余的极高频峰,刚性大于金属材料几倍同时又轻薄如纸......就是今年发表的材料学论文中提到的人造纤维也仅能达到直径微米级别,而r10的膜片纤维直径达到了埃米级别......“我们曾短暂的抵达过未来”

这种膜片如果解决了寿命问题搭配上现代的磁路与大悬边复合构造,基本上无敌

丝膜相比这个还是略逊一筹,但是确实比dlc金属之类耐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5-4-18 00: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原来音乐可以这么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5-4-18 00: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冲击最大的是什么?
我本以为吕布已经天下无敌了,没想到有人比他还勇猛,这是谁的部将?

哈哈…………
放在hifi圈里,我本以为大家都是成年人,基本的善恶、美丑、好坏,应该都有个基本的判断吧?没想到…………
这圈里,绝大部分人,是垃圾。仅有极少部分人,站在高处,看着一堆垃圾,在胡说八道,连最基本的概念,都说不清。

这种情况像极了我高中时候,一个班50号人左右,考试里只有那几个人能拿高分,剩下的,都是垃圾………………
而那几个人,有时候,会觉得,高处不胜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5-4-18 00: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宝山区
拿着几万几十万的设备

听来听去就那几首渡口加州旅店

还乐词不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5-4-18 01: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武汉
CD机国产的还是不行,之前用过雅马哈的台式CD机,还有松下的便携CD机,声音都很好,扎实厚润。现在买了一台飞傲的CD,声音薄,金属味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5-4-18 01: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既然1000多的耳塞已经很卷了,
那么三五万的耳塞差距有多大呢?
真的无法量化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5-4-18 01: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如果两条塞子的频响无线完全一样,是否意味着声音完全一样?
否则,还有哪些可量化的参数能揭示声音的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5-4-18 01: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Caribbean德柱 发表于 2025-4-18 01:22
如果两条塞子的频响无线完全一样,是否意味着声音完全一样?
否则,还有哪些可量化的参数能揭示声音的差异 ...

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指:能否通过多个可量化测量的指标来给塞子打分,然后判定其定价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5-4-18 04: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sidewind 发表于 2025-4-17 18:27
1、CD听感优势(注意是听感)真的太TM明显了,一万六七的网播不如二手一千多块的CD机好听,而且CD机本职工 ...

买了一个390的飞利浦便携CD,因为这个五号电池便携并且读CD-R自制光盘,淘宝买了一块钱一张的CD-R碟片50张,把自己喜欢的歌曲从wav通过免费的软件制作城CD光盘,发现超出想象的温暖好听,可见不是wav码率越高越好听。这个做法花钱不多,感觉到现在找到事情干了,慢慢抽空把挑选的wav歌曲转换回去,有空大家可以试一试无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5-4-18 05: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原来自己这么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5-4-18 05: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某些歌曲和耳机在单单只从q音换本地dsd或flac的加持下会有可闻的声音饱满度和温暖度及乐感的差异,但凡听歌品味高点,流媒体和本地的音源质量是明显可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5-4-18 06: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福州
观念嘛我本音乐人被发烧带偏一段路,但是所有的hifi设备全出,又多了十几万的碟片。总结我还是比较经受的住听音观这三个字,浪费了时间了解了发烧真是个浪费钱的谎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5-4-18 06: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bobocrack 发表于 2025-4-17 20:26
Cd机直出的声音真的这么牛逼吗

说实话 我的sacd机上,cd直出的声音颗粒感比较大,不太顺滑,声压较大,一耳朵数码味比较浓;而我的usb口直连iPhone出来的声音要顺滑、安定很多。我ab过好几次,后来这机子就不听cd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4-19 21: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